60万一台手术26项违规,罚到医院“肉疼”才行

Connor 区块链资产交易 2025-11-21 1 0

文丨布丁

一台60多万元的手术,竟被查出26项违规。

据浪潮新闻,来自西安的李女士反映,2020年11月,她父亲因头晕前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西安交大附一院),被诊断为主动脉瓣中度狭窄,需进行心脏介入微创手术。后因对治疗效果存疑,李女士决定转院,结算时发现总费用高达60余万元,扣除医保外个人自费30余万元。到了另一家医院后,李女士说她被告知手术创伤过大,已错过最佳治疗期。最终,她的父亲因病情过重离世。

李女士事后查看父亲病例和医院收费清单,发现了多处问题,如28万元自费国产心脏瓣膜未让家属签字确认、近6000元的纱布和5700元的缝合胶等。李女士向西安市医保局举报后,今年8月收到回复,称其反映的疑似违规问题43项,经核查,确认医院存在违规问题24项;此外,核查中发现医院存在其它违规问题2项,共计26项违规问题,涉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75060.4元。

李女士因举报医院违规问题,获得了2000多元的奖励。但公众最关心的是,西安市医保局是如何处罚医院的?如何防止医院多收钱?

西安交大附一院是陕西一家三甲医院,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,都属于患者挤破头的大医院。过度医疗不稀奇,但人们很难理解,这样一家知名度极高的医院,怎么也跟新闻里报道的某些民办医院一样,做得如此明显。

60万一台手术26项违规,罚到医院“肉疼”才行

李女士的举报,让人想起另一位“较真”的患者家属。

2023年7月,安徽一位名校博士的父亲因病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,事后博士怀疑被超收了10万医疗费用,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。一个月后,安徽省和芜湖市的医保部门通报了调查结果,显示医院超收21.8万元医疗费。

这位博士告诉媒体,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,同时受过一点经济学训练。他花了两个月时间,通过对住院资料、收费等数据建模分析,确认医院超收了医疗费。但最后得出的数字还是保守了。

展开全文

此事曝光后,公众的神经更紧绷了——一个博士花了2个月、利用技术手段才找出问题,普通人怕是早就被各种明细搞晕了,哪有精力和能力去仔细核对有没有多收费?

回到西安交大附一院的事上来,如果不是治疗费用高企,人没救回来,李女士心存怀疑去看账单,继而举报,是不是就没人发现了?

即便被发现,根据以往类似案例,处罚力度也比较有限。违规的医院大多被要求退回超收的医疗费,并处以一定罚款。上述涉事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,事后除了退钱,还被医保局处罚了5.6万元违约金。

此外,针对被查出来的过度医疗行为,卫健部门还可以直接给予处罚——根据《医师法》和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,可对医师本人最多处以3万元,医院最多处以5万元的行政处罚。

但层出不穷的骗保、过度医疗现象说明,这些措施的震慑力有限。罚个几万块,医院的损失不算大,很快就能通过别的途径赚回来。毕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仔细看账单。如果医院做得更隐蔽点,外行人很难察觉出来。

60万一台手术26项违规,罚到医院“肉疼”才行

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

随着患者的减少,现在很多医院的日子不太好过。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有限,很多医院需要自谋出路,直接对科室下达一定的创收、绩效等考核要求,将之与医生的收入挂钩。这就逼得一些医生打擦边球,在总费用不超标的前提下,想方设法地虚增收费项目。这种情况下,李女士的情况怕不是个例。就看主管部门愿不愿意对涉事医院进行彻查,看看有没有其他违规事项。

说到这,想起今年6月湖北黄石的一起案例。当地一家民营医院被曝光上百起过度医疗事件后,黄石市检察院对医院提起了公益诉讼。法院后判处医院向当地公益损害赔偿金账户支付相当于涉案金额3倍的惩罚性赔偿金,共计53万余元。

这是全国首例过度医疗民事公益诉讼案。很多人期待公益诉讼成为防治医疗过度的常规手段,能在全国推广开来。

黄石检察院主张的53万元赔偿,是参照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中的“假一赔三”(涉案医疗费用的3倍)原则。如果西安交大附一院和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也参照此原则,则分别要赔偿21万多和65万多元。

相比罚几万块的不痛不痒,几十万的罚款足够让医院感到“肉疼”。只不过,黄石的这起公益诉讼目前仍是个案。要真正推广开来,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现阶段,更依赖于主管部门完善监控手段和惩罚措施,来防范和打击骗保和过度医疗行为。后者让患者承受经济上的损失和身体上的痛楚,严重的,甚至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。处罚不能只挠痒痒了。

评论